服務熱線
4006-598-119
"室內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,都是滅火用的嗎?有哪些不同的細節要求?"這看似只差一個"內"“外”字的兩種設備,藏著關乎生死的天差地別。
一、看型號辨別種類身份
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型號。一個規范的消防栓型號,就像人的身份證,把關鍵信息全"刻"在了上面。
室外消火栓:型號里藏著"抗揍指數"
根據GB4452-2011標準,室外栓的型號是本"生存手冊":
基礎代號:SA(地下蹲守)、SS(地上站崗)、SSP(泡沫特種兵)
功能代號:F(帶防撞buff,適合車來車往的路邊)、W(減壓穩壓,水壓穩如老狗)
參數格式:"公稱通徑/水帶接口-壓力",比如SSF 150/80-1.6,翻譯過來就是"防撞地上型,DN150主口接消防車,DN80副口接水帶,能扛1.6MPa壓力"
據實驗數據:讓模擬車以30km/h撞向帶F代號的室外栓,結果栓體輕微變形卻不漏水——這就是型號里藏的"保命設計"。
室內消火栓:型號是本"功能說明書"
GB3445-2018給室內栓的型號加了更多"技能標簽":
基礎代號:所有室內栓都帶"SN"前綴,相當于"室內專用"印章
結構代號:比如SNSSW65-Ⅰ,拆解開來是"雙閥(S)+雙出口(S)+減壓穩壓(W)",65mm口徑,Ⅰ類穩壓等級
最常見的SN65其實是"隱藏款":直角出口、單閥單出口,就像消防栓里的"基礎款手機",夠用但功能專一
二、內外有別:6個維度看透"分工密碼"
1.位置決定"裝備等級"
室內栓在樓道"吹空調":只要防潮就行,穿"單衣"也不怕
室外栓在路邊"曬太陽":北方要穿"棉襖"(地下保溫),南方得扛臺風,防撞款還要加"鋼甲"
去年北方寒潮,某小區室外地上栓沒做保溫,凍裂后整個片區消防供水中斷——這就是忽視"環境適應性"的代價。
2.關鍵時刻,一個救急一個救命
室內栓是"平民武器":帶25米水帶+水槍+消火栓按鈕,人員密集場所還有軟管卷盤,老人小孩也能拎起來撲初期火災,按下啟泵按鈕還能喊來"后援"(消防泵)
室外栓是"消防車加油站":DN150(或100)的大口專門給消防車供水,15-30L/s的流量,相當于每秒潑出3桶大桶裝水
據實驗數據:起火3分鐘內,用室內栓撲滅的成功率是70%;等消防員到達,至少要多等5-8分鐘——這就是"滅早滅小"的真諦。
3.接口差異藏著"戰術邏輯"
室內栓:單一口徑DN65,就像給普通人一把"手槍",操作簡單
室外栓:1個DN150(或100)主口+2個DN65副口,相當于"三管齊下",消防車用主口,緊急時也能接水帶直接滅火
4.水壓流量:不是越大越好
室內栓:0.35MPa壓力,流量5-10L/s,剛好讓水柱能噴10米高(夠到3層樓),太大會把人沖得握不住水槍
室外栓:≥0.1MPa即可,但流量必須夠大,不然消防車吸不上水,就像給沙漠里的人遞一杯水,解渴?不夠!
5.安裝細節:
室內栓:距地1.1米,剛好到成年人腰部,周邊1米內不能堆雜物。
室外栓:距建筑≥5米(防火災烤炸),距路邊≤2米(方便消防車停靠),5米內禁停車。
6.保養:物業和市政的"責任紅線"
物業每月查室內栓:水帶漏沒漏?水槍堵沒堵?啟泵按鈕靈不靈?
市政每季查室外栓:冬天防凍、夏天防曬,接口生銹了要換,被車撞歪了要修
牛丫頭老師見過最離譜的案例:某寫字樓室內栓水帶被當成晾衣繩,結果著火時一拉就斷——保養不是走過場,是保命的保險。
三、專家提醒:這些"盲區"最容易出事
1.別把雙出口室內栓當"升級版":新規里,除了老建筑改造,新建工程已經不推薦用雙出口栓了——兩個口同時出水,水壓會不夠,反而誤事。
2.室外栓不是"景觀裝飾":有些小區為了好看,給室外栓加圍欄、種灌木,結果擋住了消防車接口。
3.減壓穩壓型要對號入座:Ⅰ類、Ⅱ類、Ⅲ類對應不同壓力、樓層,高層用錯型號,要么水壓不夠,要么把水管沖爆。
下一篇:沒有了